福爾摩莎一般性四大悲劇 大眾傳播操弄

一樣是常見的話,不喜、感受不舒服者,請直接關分頁/視窗。

沒人強迫你/妳看完,如同批兔等個版,話就到此而已。

1997年8月31日晚,黛安娜與男友多迪乘坐一輛賓士房車,在法國巴黎Pont de l’Alma隧道中遇上狗仔隊追蹤,失控越過行車線撞向燈柱和石牆。黛安娜和多迪均在車禍中死亡。*1

先不論駕駛是不是有酒駕問題,當這件事一出來時,也很多人才意識到「狗仔隊」這個詞。然後壹週刊在2001年登台,是的。當時的情況像是颶風來形容也不會超過。知名、公眾、演藝人員開始被尾隨。那種有如在地監打快樂地在打史巴托時,後面突然出現四色長老在大喊歐林的名字,然後就被火球丟到。這種情況。當時這種歪風引起眾多不滿,壹傳媒在台總部也收到不少的法院通知單。可是就是沒有像現今旺旺集團的事件,眾多冒著被擁有絕大多數的媒體集團封殺的風險站出來講話。

為什麼?何故?Why?

就只是一間發行週刊、報紙的媒體所以不需要大陣仗捍衛自己出去吃飯時不會聽到相機的快門聲或是閃光燈的照射,只在記者會或者有媒體在場的地方聲明提告。

現今是民國101年8月17日,換算一下就是公元2012年,是的。手指扳一下也知道這11年來,大家也已經習以為常,壹週刊上面對於藝人、公眾人士的愛恨情仇、情感問題已經算是例行公事般放在裡頭。然而最近多承接偵探、非官方調查組的業務,想一想也很可憐。但沒有那麼快到達絕望的程度,因為這只是個開端。

2012年7月25日這一天,台灣通過三個重要法案和審查,實在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日子。每一個案子都曾經占據媒體大幅版面,每個案子都如此驚天動地過,為此走上街頭的人不在少數。但是現在變成一天新聞,而且擠在篇幅已經不算大的版面。*2

然後知名藝人、作家、公眾人士開始採取抗議手段,當然這之中的事件只是個催化劑,是新媒體上架的三把火之一。*3

時至今日,已經過了快一個月了。還有多少人會帶著熱情燃燒生命當鍵盤科南/金田一,在分析這之後的事件?如果為了去找載點圖檔而燃燒生命我還會相信。這裡就不用廣域主詞了。

我不是特地要婊蘋果,但是以最常看到的報章媒體而言,不能否認壹傳媒已經在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現在報章雜誌的方向大致上就是一個X軸:事件→狂追→延伸事件→狂追→又有別的新事件→狂追 這樣Loop,以一個時段來講大致上就是90%都是「新」聞。好啦,過去就過去了,不論是那家媒體,也不可能把過去的事件(可能才是前天的事或者是上週)挖出來好好研究,更別說替它保鮮。說旺旺集團會因為併掉中嘉而讓言論箝制這點我十分認同,但是不可不知道的就是最早追回到1997年8月31日那晚,從有狗仔隊開始,到2000年千禧年,這時候網路開始發達,並且快速膨漲。直到為了追求方便產生出微網誌(一個部落客叫作Odin的香港人,說只有傻瓜才會寫Blog,這種亂打臉的說法其實也沒錯啦….)。

微網誌的方便性造成現在無視CC創作條款、著作權等字眼,在臉書轉載分享於各個朋友之間,有如大雪紛飛般的壯觀景象,然而真實性、有效性這種與現實接觸到的也不求證(按兩下滑鼠,就可以一直分享,貼在個人塗鴉牆上。心得什麼的也不用敲敲打打,好方便啊!)。有些記者會從這類地方找題材,誇張點就不用查證也就刊登。

反正先求有再求好(註),然後再用一貫的標題殺人法,為求如此行般顯目。

但是以今年的事件來說好了。

還有多少個誰記得2011年末衛生署長請辭的原因?

還有多少個誰記得林益世的錢是給媽媽當安家費,自己拿多少出去走跳?

還有多少個誰記得Makiyo肇事的男伴中文全名?

還有多少個誰記得許信良絕食是進行幾天?

還有多少個誰記得監督割草受傷的後續?*5

 

人是懂得遺忘的,而且是在不知不覺的習慣之中。上面的問題可能有點依稀印象,網路上找找也有新聞沒錯。但,按下各媒體首頁看到的會是什麼?現在人處於資訊洪流之中,不貼身或是無所相關的事情自然就沒在關切。這很正常也很合理。那麼像是急需人們幫忙發聲的事情或是出一分力的事情,就可能在報紙/網頁/新聞佔上一個版面或是一條跑馬燈,然後很有可能再也沒有消息了。這就跟你可能藉由工作遺忘前一個交往對象,然後過沒多久可能還沒交到新的你就忘記上一任女友的名字了。只會記得長相與重點特色。更別提初戀了。

本中華民國在有福爾摩莎美譽的島上,一般平民(當然是講勞方)早已被媒體操作多年而不自覺,當然會因為現在李宗瑞的事件出來救援而忘記上上週對於旺中的憤慨,或者忘記關於華隆事件(註)的事情始末(你可能知道一開始,但不知道結果是什麼)。過沒多久因為美牛發生人體相關問題在各大討論區的某一角無力地吶喊。或者因為其他事情在吶喊。但並沒有人聽得到,當然也沒有什麼人會知道。

若把所有事情推到媒體上的責任,我覺得他們也只是混口飯吃的。最根本的問題反倒是個人的自發性問題。

儘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處於勞工方面的人們,光是與上司戰鬥、趕報告、跑業績什麼的就已經夠讓人受了。這種心情下回家的時候看到煙火就被療癒了內心。明天起來又是個美好的一天。

說人心的冷漠也是因為整個社會結構造成的,整個社會結構被掏空、被歪曲,所引發的,類似雞生蛋、蛋生雞的論點,一定會有疑問。可是對照歷史,從民國90年代起,有了集會自由、言論自由後,除了野百合的社運活動外,在2004年的凱達格蘭大道靜坐抗議,也達到重新驗票的功效。

問題在於,當時就是鬧的夠大,所以可能大家還會有點印象。但是今天華隆案有誰完整了解始末?是鬧的不夠大嗎?都已經搞掉台北車站的一條月台過了,現在還有誰會去關心、去幫忙?更別說再之前的文林苑還有誰會去跑那條新聞了。「媒體擴散能力不夠持久」所造成許多可能在你/妳我身邊周遭的事情被海浪拍打沖刷後,寫在海灘上面的字就沒了。

現今大眾傳播媒體的能力已經只是在於報導這輪迴裡,漸漸地剩下一個兩個記者或是傳媒在秉持身為大眾傳播的正義與公平來報導追蹤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